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科研 -> 学校特色
新闻详情
小站第六小学《经典润泽童年》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作者:小站六小
发布日期: 2014-08-21

小站第六小学《经典润泽童年》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一、课程开发的背景

    1、经典文学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待继承与发扬:我国几千年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根据我们的调查,大部分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古文化常识严重不足。文学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在外语学习热潮不断升温的今天,许多教师、学生、家长忽视了母语的学习,这对于传承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必将有所影响。时代发展呼唤经典诵读,这也必将成为对教育的要求。

    2、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需要:经典文学作品的思想意义深远,尤其是在“重礼明德”方面更是值得今人传承的。诵读如《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必将对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的方向上给予指导,对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深远的意义。《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增加阅读量,并明确提出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怀”,也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古典文化积累、书写的指导,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经典文化,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古文中的经典恰恰可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重视古典文化积累,诵读经典,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课程的要求。“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必将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3、学校办学思想与校园文化的体现:多年来,我校提倡学生广泛阅读倡导“阳光、自主、卓越”的核心价值观,更致力于内涵发展,把“阳光·书香”定为我校校园文化的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经典诵读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诵读经典诗歌的积极性。开发“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必将有力促进我校自主办学思想和“阳光·书香”校园文化的特色的形成和深入。

    4、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的需求:教师在拓展型课程的实践中体验并实践多元化的、新颖的教学方式,对基础型课程教学方式的丰富和完善具有积极意义。我校的《经典润泽童年》集积累、背诵、书写于一体,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自主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学习的过程中,丰富、改变学生对学习的认识、理解和感受,从而使学生爱学、会学、自主的学、合作的学。

    二、《经典润泽童年》校本课程的概念界定

    1)经典:经过筛选,最具价值的书,它具有典范性、权威性。

    2润泽童年:有选择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开展诵读中国古今文化中的经典文学作品。如《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名篇著作,通过诵读经典,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获得思想的启迪,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之流润泽学生的快乐童年。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准备

    为了确保校本课程能正常开设,收到较好的效果,学校需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1、安排好阅读场地。学校在一楼开设了阅览室,阅览室里摆放可供一个班学生阅览的桌椅。室进行书香文化设计布置,营造读书的良好环境。

    2、添置好经典图书。除在原有经典图书的基础上,需新添置一批新的经典图书,并将所有图书分类编号上架,摆放整齐。

    3、健全好管理制度。我们将健全《图书室管理员工作职责》、《图书室管理制度》、《图书室借阅管理制度》和《阅览室阅览制度》,并将这些制度上墙,让图书管理员和学生借阅时自觉按制度去做。

    四、《经典润泽童年》校本课程目标

    1、总体目标: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让孩子打好传统的根基。关注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文化资源,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和创造性的学习,丰富学生生活,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在培养学生实践、创作和创新能力的同时,使学生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掌握写字的技能和技巧,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掌握校本课程内涵,突出学校特色。

    2、学生发展目标:初步感受中华民族的经典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另一方面,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的能力;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感知祖国语言文字形体美的深刻内涵,掌握并学会写字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有一定的书写速度,逐步提高写字技巧,形成自己的特色,提高欣赏水平。改变“告状式”的评价,推广“互动式、鼓励性”的评价方式,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和认真倾听、及时鼓励他人的习惯,形成自信、乐观的人格。

    3、教师发展目标:使教师及时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具有比较厚实的文化素养和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的能力和科研能力。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课程理论,实现角色转变,具备科学的课程意识、娴熟的课程开发艺术、精诚合作的精神,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

    4、学校发展目标:营造读书的良好环境,通过《经典润泽童年》校本课程的开设普及,促进学校书香文化特色的形成,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打造办学品牌。

五、《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内容

第一册《弟子规》,适用于一年级学生;

第二册《三字经》,适用于二年级学生;

第三册《龙文鞭影》,适用于三年级学生;

第四册《千字文》,适用于四年级学生;

第五册《笠翁对因》,适用于五年级学生;

第六册《论语》,适用于六年级学生;

    六、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整合性原则

    经典诵读活动跟语文、品德、艺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有机融合,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中,了解中国灿烂文化,形成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为今后做人做事做学问打下良好基础。此外,经典文学教育还要渗透在日常生活中,渗透于学生学校生活以外的家庭中,通过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以整合一切力量,挖掘出传统文化之精髓,作为学校教育的宝贵精神财富,有针对性地对当代学生进行灌输、熏陶和引导。

    2、陶冶性原则

    经典诗文最大特点是以情动人,以美感人,选择健康地有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的作品能给儿童以美的享受,艺术的熏陶,教师要巧妙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通过诵读,全方位、多渠道的感知、理解、体验,达到陶冶性情、提高道德修养的目的。

    3、兴趣性原则

    兴趣是孩子学习获得成功的良好保证。培养儿童喜爱民族文化,要以多种形式引导儿童感受体验,要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使儿童在活动中主动、热情地投入。

    4、发展性原则

    诵读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必须遵循发展原则,让所选的内容适应儿童发展的需求,适应时代需求,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适合学生身心发展,适应学生最近发展区,让他们通过努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经典作品,促进全面发展。

    七、校本课程的实施

     1、环境渗透:营造文化氛围,领略民族文化风采,接受人文熏陶。

    注重环境熏陶,充分发挥校园文化阵地的育人作用,在橱窗、展板、墙报、读书角悬挂和展示经典书籍、名言等,形成浓郁的经典文化氛围。教学楼各走廊、楼梯过道张贴《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名句;各班教室也分别进行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文化布置。对校园的围墙重新粉刷,墙上的中华经典故事重新上漆;让学生无论在教室内,在走廊里,还是在操场上,都能时时处处感受到经典文化的的熏陶。

    2、活动渗透:增加传统文化的积淀,吸收经典营养。

    1)建立班级图书角,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配合语文教师进行课外阅读量登记。每学期开展一次“经典采撷”知识大比拼活动,如“千古美文”朗读比赛、经典名句填空比赛、古诗文知识比赛等。

    2)经常为学生读书,让他们在听书的过程中受到感染,从而爱上读书。利用班会、校会等时间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学校还可以为学生读书提供专门的展示平台,如每学期组织一到两次学生读书讲坛活动。

    3)在六一、元旦等重大活动中推出经典诵读中的典型,进行表彰。每学期评比一次班级“诵读之星”。

    3、学科渗透:与语文、品德 、艺术等学科有机结合,巧妙渗透。

    各学科要根据学科特点,结合经典文学的内容,在教学中渗透经典文化,尤其是语文学科,加大指导力度。如:师生共同诵读、学生展示诵读等。《经典润泽童年》要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与品德课教学相结合;与音乐、美术课教学相结合。

    4、时间保证:学校校本课程中每周安排1课时,同时开设午间经典诵读时间(每周一、三、五的中午,每次15分钟)。学生午辅时间可以在教师带领组织下到图书室借阅,还可以借书到教室里、家里阅读。

    八、《经典诵读》校本课程评价

    (一)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实行全程评价。采用教师评、学生评、家长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对《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校本课程纲要》等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及时改进。

    (二)对学生评价:根据学生兴趣、态度、诵读及获奖情况,按照优、良、合格的等次,结合学生自评、班级互评、教师点评的多种评价方式,并及时推广和宣传典型。

    (三)对教师的评价: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记入教师工作量,纳入教师的绩效考核,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条件之一。

    九、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

    1小站第六小学《经典润泽童年》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  长:侯金立

    副组长:梁桂芝

    组  员:张秉伟  王咏梅  刘义来  张立华

    2小站第六小学《经典润泽童年》校本课程开发编写小组

    主  编:侯金立  梁桂芝

    副主编:张秉伟  王咏梅

    编  委:莫新建  白春玲  韩广博  张文娟  张广玉  单艳蕾

    十、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步骤

    1、第一阶段:酝酿准备阶段(20137月—20139月)

    1)、资源分析,需求调查,课程开发定位;

    2)、写出校本课程纲要、方案等,健全相关制度;

    3)、落实场地,备齐桌椅,添置图书。

    2、第二阶段:开发实施尝试阶段(20139月—20141月),开发课程内容,编写教材,并付诸实施。

    3、第阶段:全面推开,形成特色(20142月—至今),召开校本教材启动仪式,全面开展校本课程,加强管理,认真总结,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努力形成我校的经典诵读特色。

 

版权所有: 天津市津南区小站第六小学    联系方式:022-88615078 xzliuxiao2010@163.com
技术支持:天津市世纪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教师应用:办公OA平台 短信平台 后台管理
备案号:津ICP备15006837号 | 津教备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