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21中学
求真 求实 求异 求新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详情

办好家长学校,共享社区资源

发布时间:2011-11-17 来源:班级页面管理员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需要接受三个方面的教育,即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如何在丰富学校教育内涵的同时,不断扩大学校教育的外延,充分调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积极因素,各取所长,使这三方面力量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发挥更大的效率来促进孩子的成长,已成为许多教育界有识之士共同思考的一个重大课题。
 

“人的财富不如人的知识,人的知识不如人的能力,人的能力不如人的素质”,素质是支撑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灵魂所在。如果说学校教育是完成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主要阶段,那么家庭教育就是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的有力保障,而社区则是对未成年人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我们认为“社区”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应该将它理解为学校以外的一切环境)。为此在构筑社会、家庭、学校协同体系的过程中,学校应充分利用社区和家长等德育资源,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 家长是学生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德育资源

大家知道,与学校、学生联系最密切的是学生家长。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道德品质、思想作风、 文化程度、对待所从事职业的态度,以及家庭内部的人际关系等各种因素,都会对孩子的一生成长产生无法估量的影响。家长素质的高低是决定着家庭教育是否有效的关键。而许多家长都把孩子能否成材,看成是学校的责任,忽略了家长自身的作用。从而对学校教育品头论足,对孩子“恨铁不成钢”。如何把家长对学校的希望、对孩子的期盼、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家长学校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在以往的认识中,家长会就是学校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学习成绩,对于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该具备的素质和应该具有的心理准备,家长并不是很清楚。

为了帮助家长更好的掌握孩子的成长规律,了解教育的作用,办家长学校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我们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搞好问卷,了解家长的状况

1、家庭情况问卷的目的:

了解学生家庭基本情况,以便了解学生成长环境,为了解学生心理、性格打下基础。对日后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提供方便;通过了解家长对学生成长给予的教育,以及家长给学生成长带来的影响,了解学生心理、性格形成的原因;通过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发现成功家庭教育范例,为其它家长提供借鉴;发现家庭教育中不足环节,制定出学校帮助家长改进的措施,以充分挖掘家庭教育中有利于引导学生成长的资源,加以利用。为家长学校开办提供最原始的资料。

2、问卷情况信息反馈:

绝大多数家长能在经济上、学习环境上尽力为学生创设有利的条件,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80%的家长对《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的内容不甚了解或仅仅听他人说过一些内容;72%的家长仅对孩子已经走过的年龄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所了解;有60%的学生缺乏生活自理能力。

3、问卷给我们的感受:

家长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在学生成长中是不可或缺的。学校教师只是在学生犯了错时请家长协助教育,家长则把教育孩子的任务推给了学校,认为进一所好学校就是进了保险箱。看来办好家长学校的任务是很重的,压力也不小。

(二)认真研究,整合家长资源

经过仔细研究,我们决定对“家长”这一资源进行充分的开发利用,

并做了具体部署:

1、开发、启迪家长资源

在我们接触的家长中,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自身受教育的程度不是很高,但他们很希望把孩子教育成才,又苦于没有好办法。我们就利用家长学校,针对不同年级学生面临的问题,搞一些专题讲座。如:教育孩子要讲求艺术;初中学生和高中学生各自的特点;学校在各个学段对学生实施教育的具体计划及做法;学生上网利弊谈;毕业班学生心理调试等。让家长了解教育的艺术,学会教育的方法,通过家长学校的学习,能够根据孩子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掌握与孩子沟通的技巧,从而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2、寻求、调动家长资源

在我校,每个年级都有家长委员会,家委会是家长与学校交往的桥梁。他们既要把家长对学校的期望和建议带给学校,又要将学校的办学理念传递给广大的家长们,他们的作用不可小觑。不仅如此,许多家委会的成员都是热心教育的有识之士,自身就有助学的良好条件,为学生教育提供帮助。比如:学校开展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教育活动,让同学们走出去,请进来。高一年级参观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参观天士力集团;高二年级的同学参观滨海新区,体验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高二年级还把家长请进课堂,讲三十年交通工具的变化带给我们的便捷。这些活动都是家长们协助学校搞的,在家长们的帮助下学校的许多教育活动搞得既生动,又有实效。

几年来的实践清楚地表明:掌握家长状况,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家长学校的工作,是十分有效的。使用家长提供的教育资源,让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各种教育活动时能够更加顺畅。

二、社会实践基地为学生的成长拓展了新的途径

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实践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从二十一中这个小天地里走出去,让他们去接触社会,感受生活,经受锻炼,增强信心,从而使他们在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中受到启迪并健康成长。

(一)加强实践基地建设

几年来我们重视搞好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和德育基地的建设,我校与平津战役纪念馆订立了“馆校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的天津解放纪念日(1月15日)都要组织学生参观平津战役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进行革命历史教育。天津的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也是我校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场所,高三学生的成人仪式等大型活动都在那里举行。我们还和南营门街联合建立了“中学生社区志愿者服务基地”;与所辖居委会签订服务协议,同学们定期到街道参加卫生清扫、帮助孤寡老人和残疾人等活动;红十字青少年会定期组织同学到老人院进行慰问活动。这些基地的建立,使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有了硬件保证。

(二)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成长

按照《德育规程》的要求,坚持全校学生必须参加素质教育实践活动。我校每学年的开学初,新高一年级的学生都要参加十天的军训,高二学生参加学农一周的劳动,初中学生参加三至五天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学做一名军人、学当一天农民,使学生在思想作风、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在家长的呵护下娇生惯养的孩子们,通过实践锻炼开始学会自理,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尤其是强化训练对他们的养成教育,起到了在校园里很难达到的特殊作用。

家庭教育是培养人的系统工程的起点和根基。通过家长学校这种形式,将以前相对独立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对孩子全方位的教育网络,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时时处处都能在家长、社会和学校老师的配合、关怀和帮助下健康成长。同时,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网络的形成也有利于学校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根据我国现阶段发展的新特征提出了科学的发展观。它的基本内涵是:一是全面发展;二是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方面的发展;所谓协调,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所谓可持续,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子孙后代着想。这无疑为学校教育工作,特别是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总之,努力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学生未来发展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是我们学校德育工作的长远奋斗目标。在这个奋斗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学习、探索和创新,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赋予它新的内涵和时代气息,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永远充满朝气和活力。


附件信息: 无附件

版权所有:天津市第二十一中学班级网站   地址:天津市第二十一中学    津ICP备12008559号 津教备00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