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动态
内容详情
学校教学改革与发展资讯(三)
信息来源: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2-11-10

素质教育“靠”每一个人的参与

黄全愈

 

《北京青年报》引发的“素质教育靠老师还是靠体制”的讨论,非常有意义,以至隔着大洋,我也来凑热闹。首先,“素质教育靠老师还是靠体制”的提问,不够周延。一是用了“靠”字;二是用了非此即彼的选择问句,导向太狭窄。

所谓“靠”,“依赖”也。所谓“依赖”,指不能自立者指望别人或别的事物来达到目的。这一“靠”,学生、家长、社会各界都成了“局外人”。故,千万“靠”不得。也就是说,无论选择“靠老师”抑或“靠体制”,甚至“靠”两者,都是“靠”不住的。

我认为,教育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包括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并构成了一个国家的总体教育。

比如说,几年前教育部下达的第49道“减负令”,可以说是从体制上强令学校和老师给学生减负。但是,教育部管不了家长,放学后,家长给孩子“加”负。来自体制内的“减负令”止步于家庭教育的“门槛儿”。

我在《家庭教育在美国》里,说到泽克当足球裁判时的“红哨”轶事。在一次社区足球赛中,年仅十岁的泽克给一个违规的大胡子成人教练出示“黄牌”,并警告:“如再犯,将红牌罚出场!”大胡子教练摇着头,讪讪地坐回教练席。于是,比赛照常进行。泽克的“成熟”,也得益于四位一体的教育。试想,如果泽克的行为没有得到包括大胡子教练在内的“社会”的认同,结果会怎么样呢?或者反过来问:包括大胡子教练在内的“社会”的教育认同了泽克的黄牌,对泽克以及看到了这一场面的孩子,又产生什么影响呢?我们还可以有一连串的发问:如果泽克的行为没有得到其父母的支持和鼓励,他会有这种行为吗?尽管有家庭的鼓励、社会的支持,如果没有泽克本人的自我教育去认同这种行为,他会有这种举动吗?……

回国讲学时,许多老师感慨道:我们都是普通的老师,我们没有权,无法改变现状。

于是,我就当场给听众出一道题:“绿鸟、黑猫、花狗、黄色的狮子,请大家从这四个对象中指出哪一个与其他三个不是同一类。并说明理由。”

每次做这道题,场面都很热烈,听众的答案五花八门:有人选鸟,因为鸟是禽类,其他是兽类(这是原来设计的标准答案)。有人选狮子,因为狮子不像其他三个那样能当宠物养。有人选鸟,理由是其他三个不下蛋,而鸟下蛋。有人选狗,因为狗吃屎,其他三个不吃。有人选鸟,说是只有鸟不小便,其他三个都小便。有人选狗,因为只有狗在十二生肖里。有人选猫,说是猫大便后会埋粪便……面对五花八门的答案,有人问我:“你最喜欢哪一个?”

我说:我喜欢的不是哪一个答案,我喜欢的是这样一种氛围——只要言之成理,允许不同观点、不同意见、不同答案并存。我们眼前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的个性与思想也是丰富多彩的,在很多事情上,没有也不应该有标准答案。也就是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有一次,我在某大学作报告,听众中有教授,有大学生,还有“混”进来的小学生,可谓“三世同堂”。当时,有个小学生说,她选鸟,因为鸟能一边运动一边排泄,但其他三个不能。引来一阵哄堂大笑,还有人鼓掌!接着,会场突然又静了下来,人们在等待我的评点。我故意顿了一顿,然后慢慢地说:“这是我跑遍全国,第一次听到的答案,而且是出自一个小学生的答案。大家的笑声和掌声,已经宣判了我的评价是‘画蛇添足’。为什么孩子年龄越小,思维越活跃?越大越没有‘思想’呢?难道不值得我们在座的深思吗?……”

这时的会场安静得能让人感到一颗颗思考的心在跳动。

其实,“老师”在学生和家长的眼里何曾不是“体制”的具体代表?老师有老师的“权”,特别是在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允许学生拥有不同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时候,老师往往有生杀予夺的“大权”。鼓励独立思考,你就会看到百鸟争鸣的场面;反之,你只能面对死气沉沉的考试机器。

老师不是神,但老师的讲台是神圣的。因此,老师不是一介布衣,而是一名可植参天大树也可“制盆景”的“园丁”。

许多人以为,推行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这实在是一大误解。素质教育并不是不要考试,而是把“考试”还原到“检测手段之一”的地位。

许多人还把素质教育等同于低分。这是另一大误解。推行素质教育同样要高分!素质教育要的是高分高能。我曾突发奇想:把中国的高考和应试教育移植到美国,会怎么样?恐怕还是“生于淮北则为枳”。美国难以形成我们那种千军万马,“同仇敌忾”过独木桥的场面。原因是“四位一体”的教育没有统一行动:学校教育——大学动了,高中不怎么动。家庭教育——绝大多数家长不为所动,有些家长只有“心动”,没有行动。社会教育——有些动有些不动,考满分的孩子又上电视又登报,但“曲高和寡”、“阳春白雪”,缺乏“群众基础”。自我教育——绝大多数孩子不为所动。如果你再深究下去:为什么有的动,有的不动?答案是:“观念”是动或不动的关键。在美国难以推行应试教育,是因为四位一体的教育没动起来;中国推行素质教育如此艰难,是因为四位一体的教育没全动起来。因此,我认为:教育是一个整体,推行素质教育要“靠”每一个人变革观念并参与其中!否则,等不来,也“靠”不住。

 

研究学生的校长   才能成为教育家

季苹

 

很多校长都希望能够为学生发展创造条件,但是从理念到行为之间还有一个过程,怎么在行为上确保管理能够首先考虑学生呢?

在与校长多年的交流过程中我发现,许多校长都非常关注教师发展,但直接研究学生的校长很少。我认为,这是校长成为教育家的一个障碍。

校长们认为,学生是由教师教育和管理的,而教师则是由校长管理的,因此,校长研究的对象应该主要是教师。另外,教师作为教育者,在学生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应该成为校长管理最主要的对象。这种看法听上去好像很合理,但是如果从合理的限度入手分析,那么就会发现,上面的这种认识从“管理”的层次上看是合理的,但从“领导”的层次上看,就需要讨论了。

校长要从管理者发展成为领导者,这似乎已经成为共识。从逻辑上说,只有校长成为领导者才可能成为教育家。领导是教育思想的领导,但问题的关键是,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学生观。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发展是教育最根本的使命。校长的学生观应该是具体的、非形而上学的,是对党的教育方针中学生培养目标和新教育理念下学生观的理解,更是对本校学生的具体、深入、生动的理解。校长内心真正的学生观必然扎根于对所在学校学生丰富的切身体验和理解中。

校长通过什么方式领导学校全体教职工的教育思想?靠讲座培训,还是制度管理?这些方式都有一定的意义,但是还有一种方式更有说服力,那就是校长对学生事件的处理态度与方式。

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学生的理解。我们在对教师的调研中发现,不少教师存在这样的苦恼:“学生不理解我,我也不理解学生”。如果校长能够带领教师一起研究学生,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解决他们面临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在校长带领全体教师一起深入研究学生的过程中,校长才会真正成为教育的领导者,才会成为受教师尊敬的领导。

从领导的角度看,校长如果有几位经常交流的学生做朋友,实际上就有了及时了解教育前线的方式。教育前线不仅在课堂,更在学生的心里。校长只有与学生成为朋友,进行真诚的交流,才能了解学生的内心,才能把握前线动态,才能真正领兵作战。

当然,校长的工作非常繁忙。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校长需要经营学校;为了保障学校的正常运行,校长必须进行日常的管理工作。而现在又提出校长必须研究学生,成为教育的领导者、真正的教育家。面对这样繁重的任务,必然产生一个问题,如何处理这些复杂的关系?

其实,这些关系归根结底是管理与教育的关系。管理是为教育服务的,但是,管理注重安全、简洁、有序、效率,而教育强调的是对人的差异、创造、丰富的尊重。同在一个境遇中,由于管理的刚性和显在性,更由于人在追求中容易犯的功利性的毛病,柔性的、潜在的教育往往容易被搁置。这样就必然出现管理和教育本末倒置。

做学生研究是一个实现管理的教育回溯的基本的方式。校长们都非常熟悉和敬仰苏霍姆林斯基,他就是一位热爱学生、研究学生的校长。在我接触的校长中也有一批认真研究学生的校长,他们也都是被公认的专家型的校长。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经营型的校长、管理型的校长,但更需要教育家型的校长。研究学生的校长才有可能成为教育的领导者,才有可能成为教育家!

(作者:北京教育学院)

 

我看《教师的“二十二条军规”》

阅读《教师的“二十二条军规”》,在近似无情中读出了无奈和独立,在距离中读出个体生命的存在,在坚持中读出了期望……

自古以来,国有国法,行有行规。如今做教师的,毕竟不同于以前的先生,从政策面上讲,做老师的规矩是时常在变的,当然,如今的规矩也不叫“行规”什么的,而叫“职业道德”或者“行为规范”,或者“公约”什么的,但这些都不重要,只是它的行文太过于官样化,摆在老师面前是当不了真的,事实上这些东西也无法起到实质性的约束作用,因为那规范太过于道德化了,一个“爱”字就把一切都掏光了。再说那贴在墙上的规范多是闭门造车的产生,只是一张招牌而已,有时就象是在被人领着宣誓似的(我常常将宣誓称为赌咒),又如何让人当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一句教育界的至理名言,而且这一条也被写进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但是“爱”太空泛了,像中学生守则中“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一样虚伪得让人无法操作,看不见摸不着。因为我们也时常见到一些以“爱”的名义进行体罚学生的现象。

第一条  明确你自己的职业特点

走出师范的大门的时候,我们每个人脑子里装的是教师职业是“阳光下最灿烂的职业”和我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观点,当我们真正走进教师队伍之后,很快会发现实际情况远非如此,我们的职业只是三百六十行中普通的一行,无所谓灿烂不灿烂,更谈不上是什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从事的这份工作,只是借此养家糊口、赖以生存而已。与其它的热门职业相比,我们所从事的职业有时还显得特别地低贱。

降低你对职业的期盼,这样你都会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过高的期望必然会带来过多的失望。适当地定位和恰当的降低不是自我放纵和忽视责任,而是为了飞得更高、飞的更稳一些。

第二条  永远不要说校长的坏话

第三条  尽量避免与“工作狂”教同一个班级

我绝无贬低那些对工作负责的同事,但我们确实应该努力避免与那些视时间就是质量的同事共教一个班级,这倒不是因为他们很优秀,而是因为他们可以毫无节制地挤占学生的学习时间。

学生的学习时间是一个常数,他挤占了更多的时间,必定是以牺牲你所教学科的时间为代价的,到头来,学生的总体成绩不大可能很理想,但他可能较为突出,你却较为平庸。不是你怕平庸,而是你很可能不值。

如果这样,你为了保住自己在学校中的位置,你也不得不地去抢时间,和他们一起去戕害学生,“爱”自然不没有了,而且身心疲惫,少有人生幸福成就感(除非你也麻木如他!)

第四条  每年资助一名贫困生

第五条  永远不要低估你眼中的差生

这世界原本没有差生一说,只是由于评价标准的差异,导致了我们眼中差生的产生。但我们不论什么时候都不要低估了眼前的差和生。因为,眼前的差生能够让你的讲课无法进行下去,你犯不着如此,而差生的未来,也许是你永远也赶不上去的;所以,不要用言语去讥讽他们,诱发他们的叛逆精神。

差生是培养出来的。不是我们,就是我们以前的同行,或者以前以前的同行。一年级的第一天,在好学生还没有诞生之时,差生已经出现了,面对所谓的“差生”,我们应该有一种内疚感。而且有好多我们眼中的差生,却在今后的社会中“混”得如鱼得水、有滋有味。他们对教师大多是怀着感恩和敬重的态度来回顾的,往往对教师不屑的是那些所谓的“优秀学生”!所以,无论怎样,低估和轻视眼中的差生就和对“优秀学生”寄于无限希望一样,都是一种可笑的行径!

第六条  别与他人攀比

第七条  别让自己成为新文盲

第八条  将教师视为你的终身职业

也许你还没有走上教师岗位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要跳槽,你也许会作各种努力,但成功的可能性并不是太大。如果你在30岁以前还未跳出教师队伍的话,那么你就必须将这一职业视为终身职业。又由于你跳出的可能性并不太大,因此即便是30岁以前,你在尝试着跳槽的同时,你也不要放弃手上的工作。

第九条  坚持阅读

经常阅读报刊、阅读网络,能能够让你对世界保持一种新鲜感。经常阅读经典,能促使你不停地思考。对世界保持新鲜感,能够使你的观点不落后于学生。同时,你会从这世界的时事、体育、娱乐新闻中找到与学生交流的话题,从而增加彼此的交融性。阅读经典,会在无形中提升你的品位,强化你的人格魄力,从而在无形中影响你的学生。

第十条  在床头准备好笔与本

做一个思考的老师,而思维的火花往往会在你上床后的那一瞬间,或者是在你醒来的那一时刻,有时甚至是在凌晨乃至你的睡梦中闪亮,在你的床头放一本记事本和一支铅笔,迅速地记录你思维的火花,这有助于你自身的提高,最终提升你自己。

这一点非常重要。尤其是班主任,《班主任兵法》把师生关系比喻成敌我对立,虽然不太恰当,但确实说明二者交往的过程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我们的工作有时是没有时间界限的,因为斗争的未完成性。有时一个解决问题的奇妙想法就在夜晚的遐想中闪现。

第十一条  要学一点幽默

幽默是生活的润滑剂。谁都不希望自己面前站着一个整天板着面孔的人,学生更是如此。

掌握一点幽默的艺术,既放松学生的心情,同时也让学生走近了你。但幽默应止于讥讽,因为讥讽会伤害一部分学生,同时幽默也应止于无聊的调笑,因为这样会导致学生“乐”而不学。

第十二条  在考试前许一个愿

我们不是有神论者,但我们也应该清楚天意难违。所以,我们不要忘记在大考前对学生许个愿,对学生说上天会保佑他们的,这上天是神也可、是菩萨也可、是上帝也可,但不论是什么,你的心都必须是虔诚的。事实上,上天会保佑我们每个人。

第十三条  学会原谅自己与别人

学生用他的无知与偏执让你生气,家长因对孩子的偏爱与袒护让你动气,领导因对你的误解让你怄气,而自己有时也对自己无端地不满意,低着脑袋生自己的闷气,这些汇集到你身上是恶气攻心。

气生了不少,但问题没有得到一点解决,所以,你得学会原谅,学会宽容,原谅与宽容让你生气的人与事。

第十四条  让学生摸得着你的关注

你不一定爱你的学生,但你既然从事了这一职业,就应承担你相应的责任,你得关注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而且,你不要将关注仅仅停留在意识里,而应让学生摸得着,感觉得到。你拾起学生掉在地上的橡皮,耐心回答学生的提问,常与学生个别谈心,甚至只是走道里的一声问候,这些都能让学生摸得着的关注。

“心要让你听见,爱要让你看见”这是许多年前,我比较喜欢的一句歌词,在邰正宵那带有磁性的声音的演绎下格外让人心动。每当唱起总让人心中泛起涟漪。是啊,教师要爱学生,要为学生负责,但这些爱也让要所爱之人——学生感受到,因为教育是“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心灵影响一个心灵”的过程。如果学生没有感受怎能谈影响和推动呢?

第十五条  不要吝啬赞赏的语言

就是成年人,也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赏,何况是尚未成年的学生呢?所以,对待尚在成长过程中的学生,你不要永不满足,你要学会发现学生的特长与其成功的之处,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当学生正确地回答了你的问题,或者提出了一个好的创意,甚至是一个小小的善举,你都要用愉悦人心的语气对他给予真诚的赞赏。

你赞赏学生的成功,学生会再还你一个惊喜。

第十六条  将惩罚进行到底

第十七条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第十八条  不要高估了自己的作用

考试分数公布后,人们关注的是考生的总分,这实际上是告诉人们,教育的效果是有一定的群体性的。所以,在任何时候,你都不要夸大你在教育学生过程中的作用。再说,优秀的学生并不完全是靠教师教出来的,在很大程度上,学生的成功取决于他先天的素质,就象牛顿绝不是他的老师教出来的一样。

教师如果能成为学生的“重要他人”,也许会对学生的一生成长产生重要影响,但实际上好多老师只不过是学生生命成长过程中的一个过客而已。回想一个学生的经历就知道,有几十个老师在他的生命中出现过,但有多少个老师被学生记住(每个老师曾经都是学生,也可以回想一下自己的经历),那怕是名字!有多少老师让学生觉得值得回忆和感动?看看我们每天的生活,六七节课,六七个老师,当你刚对学生产生影响或者起作用时,下课铃响了,又该另一位老师出场了。“不要高估了自己的作用”一方面要求我们不要求全责备,要求学生记住自己的意义和价值,把学生的成长归功于自己;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工作是边界的,教育并不是想当然的,我们的影响能不能起作用,还有很多因素在制约,没有必要把自己的成功完全寄托在学生身上。

第十九条  每天一片“金嗓子”

警察腰间总别着一只枪,医生脖子上总挂着听诊器,老师的口袋中应装着“金嗓子喉片”,其用途当然是再清楚不过了的。另外,你每天最好喝六杯水,用30分钟的时间在球场上跳动一下,在幽静的小道走动一下,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放松自己的躯体,其作用也不必多言。

第二十条  承认衰老

人总是要衰老的,但对老师而言,衰老对教师教学状态的影响太过明显了。

当老师是不同于当医生的,医生是越老越吃香,而老师,那怕曾经是非常优秀的教师,等到他临近退休时,他的教学几乎不可能受到学生的欢迎。究其原因,面对病人,医生有足够的时间来诊断、分析,丰富的经验能帮助他对病人的断病情做出正确的判断;而面对学生,老师的讲授应该是行云流水,回答学生的问题应是对答如流,而衰老显然会让你力不从心。

尽管你会想方设法延缓你的衰老,但你必须明白,老师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吃“青春饭”的。所以,你年轻时无论如何都得尊敬老教师。

第二十一条  不要奢求额外的回报

教书作为你的职业,薪水就是你的回报。你也许在正常的教学工作之外还付出了许多,但这也只体现了你是一位将责任放大的老师,但你并不能因为放大了责任而又追求更多的回报。就象农民不应奢望穿上自己种植的棉花织成的衣服、建筑工人不要奢望住上自己建筑的房子一样,老师不要奢望学生今后会对你有额外的回报,那怕只是一张小小的贺卡。

曾有人说,如果承认教师是一个职业,就像厨师一样,那么,你就没有必要责备学生对你有过多的回报,就像厨师不要奢望馒头会感谢自己一样。这话虽然说得有些过,但至少提示了一个真理,就是教师作为一个职业,你在从事教育时已经获得了来自职业的回报,如工资、职称、名望、地位等,那么就不要再过多地渴求学生了。就像医生不要再过多地希望病人的回报一样(再有,就是收受红包!)。有了这种心态,会减少教师的失落感,也会延长教师衰老的周期!

第二十二条  做快乐的教师

做老师的心情常常是压抑的,但你应该努力营造快乐的环境,让学生快乐。你也得找到让自己快乐的窗口,让你每天都快乐,因为快乐的核心就是你自己。只有你真正快乐了,你才不会在这世界上留下太多的遗憾,只有你真正快乐了,你才无愧于你的职业。

快乐的教师才能培养快乐的学生,有了快乐的教师才可能有快乐的教育!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悲壮,还是创造快乐、洗涤心灵、提升生命层次和价值的过程。怎样的理解造成怎样的人生。天堂、地狱只在一念之间!

版权所有:天津市葛沽第一中学  备案号:津ICP备17007677号 | 津教备0740号
技术支持:天津市世纪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教师应用:网站管理 | 办公OA | 短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