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风采
内容详情
课堂,幸福生长的地方
信息来源:葛沽一中 发布时间:2019-02-12

     刘勇泽   高中语文教师

今天我打算从课堂教学的角度谈谈怎样让课堂成为幸福生长的地方。现在我们的课堂热衷于寻找所谓新的教学方法,花在构思如何教学上的多,花在教学形式上的多,而花在教学内容、阅读文本上的少。现在大家过度关注“怎么教”,过于轻视“教什么”。如果我们仅仅是改变形式,从个人思考提问改成小组探究或者翻转课堂,那么课堂真的就发生本质变化吗?走向完美了吗?何况小组探究在操作层面上还有很多细节问题需要处理。

一、教学内容与教学主张

现在的语文教学主张很多,绿色语文、诗意语文、智慧语文、生活化语文、生成语文等等。黄厚江老师说过:“恕我直言,任何一种主张,某种意义上都是“盲人摸象”。摸到象的牙,就说语文像萝卜,于是就有了“萝卜语文”;摸到象的尾巴,就说语文像麻绳,于是就有了“麻绳语文”。 其实,语文有诗意,也有生活化,也有生成。只有从整体上看语文,不管是余映潮、王开东、黄厚江、李吉林、曹勇军等,要灵活地将他们好的教学主张、教学案例为我们所用。教学主张要来自教学实践,更要能解决实际问题,必须有充分的教学案例作为支撑。其实将教学主张、案例转换成实际的教学过程,这就是一个幸福成长的地方。

二、教学内容与相关理论

比如我们支撑小说阅读的知识结构就远远不够完善。解读鲁迅小说的知识结构太陈旧!我们解读鲁迅小说的知识结构是什么呢?就是小说的三要素,就是人物、情节、环境!解读鲁迅小说是不是需要理念更新、知识更新和视角更新?我们会发现中学语文学科还没有建构好相应的小说阅读的学科内知识体系。作者是如何安排与搭配这些人物的出场的呢?如果去掉其中一个人物,小说的情节与主题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如此等等,这涉及小说建构的相关知识。如果以鲁四老爷、四婶的视角来讲祥林嫂的故事,小说又会发生那些变化?这又涉及到叙述视角的知识。同一节课的切入点不同,那么课堂就会焕发新的活力,让更多的阅读风景进入了学生的视野。而这在本质上还是教学内容的变化导致了教学方式的改变,总之是“教什么”改变了“怎么教”。

三、对教学内容的深度思考

文本深层解读,就是要走进文本深度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敏感性。或者通过细读发现细节。

四、教学内容与课外资源

文本深层解读需要优质的文学资源。提升师生的兴趣,又能更好的辅助教学。比如学习必修四中辛弃疾的词时,可以与散文家梁衡的《把栏杆拍遍》结合起来,从而更准确地理解辛词表达的思想感情。讲杜甫的诗歌时,可以给学生推荐《叶嘉莹说杜甫诗》、欧阳修的《新唐书 杜甫传》、闻一多的《杜甫》、鲍鹏山的《一个人如何成为诗圣》等很多资源。讲苏轼的《赤壁赋》时,可以读读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影音资料:康震《百家讲坛 苏轼》,央视热播的纪录片《苏东坡》,蒋勋讲解的《赤壁赋》等等。在看这些课外资源的时候,幸福又生长了一些。

所以,应该通过教学内容的改变让一节课思路清晰,过程灵动。

版权所有:天津市葛沽第一中学  备案号:津ICP备17007677号 | 津教备0740号
技术支持:天津市世纪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教师应用:网站管理 | 办公OA | 短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