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兆刚
2014年11月19日至28日,我在北大当了10天的学生,参加了由教育部、财政部组织的“2014年国培计
划”的培训活动。
初冬的北京,树影依旧婆娑,秋意犹在。宁静的燕园,优美的湖光山色、深厚的文化气息,吸引着大量旅
游、学习的人。重返大学校园,感受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气息,我很珍惜这份难得的淡然、宁静。
“国培班”48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口音,相同的职业,共同的追求,让大家成为了同学。“差异就是资源”,学员们到北京的重点中学听课、评课、交流、研讨,同课异构,把不同的授课方式进行直接的对比、分析、讨论。来自不同地区的同行们的深入交流、探讨,让人获得很多的启发和启迪,这种氛围下,我也慢慢梳理自己二十几年的教学实践的得与失,重新慢慢感悟语文的真谛。
“国培班”名家荟萃。北大中文系的温儒敏教授、漆永祥教授、汪峰教授;《中学语文教学》张蕾主编;北京101中学特级程翔;北京教科院李卫东等专家、学者,结合一线教学为“国培班”学员做了讲座。讲座既实在又具有前瞻性,既有理论指导又结合实践,引领大家分析、解剖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帮助大家解决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技能上存在的困惑和问题。
“国培班”每天的课程安排得很紧实,虽忙碌但却充实。学习内容细致而深入。如何克服职业倦怠、如何准确定位学情、如何制定教学目标、如何科学地评价学生、怎样把握课堂生成、怎样改进教学现状等等,专家们的讲座既对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又明确指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所有探讨的内容无一不是来自教学一线。
坐在北大的教室,聆听着专家学者独到的见解,感受着“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北大精神,像一股股清泉荡涤着自己的心灵,像一缕缕春风打破了固有的思想藩篱,定能对今后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