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恩蕊 班主任 高中地理教师
选择了地理教师作为自己的职业,就有了与众不同的幸福。幸福于自己的执着追求,幸福于同仁的相互支持,幸福于领导的扶持与帮助,而最最幸福的便是看到孩子们眼神中透露出的豁然开朗与成绩上的一次次进步。而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提升与学生学习成绩的进步主要得益于一节节高效的地理课程。那么,如何打造高效地理课堂呢?
一、创设教学情境
高效课堂的关键是将学生引入学习的美好境地,好的老师就像一个好的导游,带着学生踏上一次美好的旅程。在每节课的开始,我都会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比较有趣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学习《地球的圈层结构》时我对《流浪地球》电影的科学性存疑。影片中地球想寻找新的栖息地,因为太阳系中唯一的恒星太阳即将毁灭,影片还提到地球需要借助外力脱离轨道,即便木星可以提供强大的推力,但地球能否承受的住。地壳的最大厚度约为33km,但是这33km对于地球的整个半径来说就相当于鸡蛋的蛋壳与整个鸡蛋相比。因此,强大的推力会使得整个刚性的岩石圈完全破碎,地壳会大规模运动被卷入地幔,而最终地表会面目全非。类似的情景导入还有很多,在课的开始学生就深深地投入到我所创设的情境当中,为高效课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力素养是目前地理学习中最欠缺的,目前来看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仅仅落实在考卷上,存在学生的想象中,学生的地理学习与实践是相背离的。我们地理组现在就准备尝试挖掘地理教材中的实践活动,如模拟实验、教具制作、气象观测与天气预报、天文观测等。
例如在之前我对《热力环流》这一节教学时我尝试采用了实验教学的方法。这节课我是这样导入的:“大家都知道洋葱中含有某种物质,在切洋葱时会刺激眼睛流泪。有一种说法是“点蜡烛切洋葱不流泪”,我们来验证下这句话的真假。”然后我选派了两位同学,让他们隔开一段距离、同时切洋葱,其中一位同学直接切洋葱,另一位同学在点好2支蜡烛后再切洋葱。让其他同学观察这两位同学是否流眼泪。实验证明点蜡烛切洋葱在短时间内真的不流泪,然后让学生们来讨论一下该方法的地理学原理,学生们讨论的非常热烈,参与度非常高,不但把热力环流的原理理解的非常透彻,还想到了好几个可以在教室里验证该原理的小实验。
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壁上有这样一段话:“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 可见观察、动手对于知识的掌握是多么的重要。
冰心老人曾说过这样一段话:“爱在左,而情在右,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放,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茶香弥漫。”作为老师,教书在左,育人在右,用情用爱在自己的教学长河中,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