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
华罗庚中学毕业后,因交不起学费被迫失学,回到家乡,一面帮父亲干活,一面读书自学。不久,又身染伤寒,留下了终身残疾,当时,他只有19岁,在近似绝望的日子里,他想起了孙膑,“古人尚能身残志不残,我才只有19岁,更没有理由自暴自弃!”,华罗庚顽强地和命运抗争。白天,他拖着病腿,忍着关节剧烈的疼痛,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干活;晚上,他在油灯下自学到深夜,尽情的在数学王国中遨游。1930年,他的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惊动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后来,清华大学聘请华罗庚为助理员,在名家云集的清华园,华罗庚一边做助理员的工作,一边在数学系旁听,并自学了英文、德文、法文。华罗庚凭着刻苦学习的精神,成为蜚声国际的数学家,为我国数学研究、数学教育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教师寄语: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们只有奋发向上,自强不息,才能征服挫折和失败,最终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