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减负提质
内容详情
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构建自主探究教学
信息来源: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0-06-11

2001年,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同时,教育部颁布的《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也要求历史教学应“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的一些基本方法;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学习运用历史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这些新的教学理念为我们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行动纲领。“自主”“探究”将作为新的历史教学模式的突出特点。为此,我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了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我以初中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王扫六合”》为例,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做法和认识:
一、创设情境,引入研究,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情境引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目的是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投入到研究过程中去。如,我在这一课的导入环节是这样设计的: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了一组图片:兵马俑、秦始皇陵、阿房宫、秦长城、秦始皇。然后出示问题:“你知道这组图片跟历史上的哪个人物有关吗?谁能说出一个跟图片有关的小故事或与这个人物相关的事?”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学生讲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及秦始皇统一中国等相关内容的介绍等。随后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讲的这些故事传说完全真实可信吗?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明确了历史与传说故事的区别。随后教师说“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去了解历史上的秦始皇。”通过这样设计,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也开发了课程资源,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在自主探究性问题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的思想是从疑问开始的”,“读书须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恰到好处的提问能揭示学生的实际与所学知识之间的差距,引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使学生的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如我在“秦灭六国”这目教学时,是这样设计的:利用课件展示《战国形势图》,提问:1.战国七雄指哪七个国家?其中实力最强大的是哪个国家?为什么?2.作为当时实力最大的秦国,假如你是秦王,下一步打算怎么办?学生纷纷回答:“灭掉其他六国,实现中原一统”。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并予以评价。3.假如你是秦王,你打算采用什么样的战术,去攻打其他六国?(提示:是先打近的?还是先打远的?是一个个打还是集中打?)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了讨论。讨论结果两种:一种认为先打远的,理由很简单,就是解决完远的,近的就容易打了。随后持第二种意见的同学就反驳他说:“你先打远的,假如其他国家偷袭怎么办?粮草运输怎么办?”“老师,我认为先打近的,一个个解决。近的解决完以后,扩充了自己疆域,同时实力也相应增强了,就可以有能力解决远的国家了”。我对这组的想法给予了肯定。紧接着提出一个问题:“当秦国攻打其中一国时,其他六国会怎么想呢?”通过这样的设计,既使学生对秦国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术有了更深的认识,又培养了学生在探究讨论中如何解决问题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做一件事不仅需要的是智慧,而且需要与他人合作及社交的能力。
三.模拟历史情境,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
历史情境的模拟,可以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可以调动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到教学中来,自己主动去探究。但前提是在学生有一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就需要学生在课下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如我再讲到“如何评价秦统一”这个问题时,以记者采访的形式进行的,伴随着“小记者”的采访,仿佛把学生带到秦朝,并分别倾听了当时来自不同国家不同阶层的声音:其中“原秦国贵族”这样说到:“秦朝统一好呀,我国的疆域扩大了,那我们的政治、经济地位也扩大了”;“原秦国老百姓”说到“战争可算结束了,我们可以过太平日子了,千万不要再打仗了”;“原赵国的贵族”谈到:“我是于心不甘呀,长平之战秦国坑杀我们40万大军呀,我们一定不会善罢甘休的”;这时一位“老太太”哭诉道:“千万不要再打仗了,我的两个儿子已经死于了战乱,希望他们的死,能换来我们的安定生活”。一位“商人”说道:“我这回可以到各地做买卖了,可以赚更多地钱了,真是太好了!”通过记者采访,模拟情境,倾听来自不同国家不同阶层对统一的看法,学生自然就得出了结论:秦朝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割据混乱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生产的发展。这符合广大人民的意愿,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历史的巨大进步,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促进作用。同时,学生也认识到,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性。又如,我在进行“秦王如何防止地方叛乱,加强中央集权”这个问题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由学生自编了历史剧《秦始皇巩固统一》,其中一名扮演秦王,一名旁白,两名太监,其他学生扮演众大臣。具体表演如下:
旁白:秦王统一六国以后的一天,秦王正在与众大臣议事。
秦王:我自起兵以来,南征北战,东挡西杀,统一六国,建立了千秋基业,今与众爱卿商议国君应如何称呼?
大臣1:大王功高盖世,无与伦比
大臣2:大王的丰功伟绩,亘古未有,即使三皇五帝也不能与大王相比。
秦王:嗯,那就称“皇帝”吧,我呢,就是秦始皇,子孙后代,代代相传,以至千世万世。我自称“朕”。
群臣: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秦始皇:众爱卿平身,那朕如何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呢?
大臣3:万岁,臣以为,沿用西周的分封制,一可扩大疆土,二可巩固统治。
大臣4:皇上,万万不可呀,难道您忘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了吗?难道你忘了东周是怎样灭亡的吗?
秦始皇:那依臣之见呢?
大臣4:皇上可把全国化成一块块的区域,由您直接派官吏去管理,这时皇上与先前的周王不同,中央有了实权,皇上对地方官吏有直接的任免权,想派谁就派谁,想撤换谁就撤换谁。那他们就没有力量和中央抗衡了。
秦始皇:(沉思了片刻),爱卿说的有道理,但全国那么大,划的区域那么多,如果大事小情都向我汇报,我恐怕力不从心呀!
大臣5:皇上别急,你可以在中央选派得力助手,分别处理行政、军事、监察等事务。
秦始皇:(点点头,沉思了片刻)好,那就在地方上设郡县,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地方上的事情由中央的“三公”分门别类向朕汇报。退朝!
群臣:吾皇英明,万岁,万万岁!
通过学生自编自演历史剧,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由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再现了历史,使学生直观地认识、理解并掌握了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撰写历史小论文,强化实践探究能力。
为加强对探究成绩的巩固,检验探究效果,教师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合作探究情况,简要归纳、概括讨论要点,或者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背景材料、参考书目,要求学生撰写小论文表明自己的观点。如我在本课小结时是这样设计的:“秦王印象大家谈”(提示:1.秦始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秦始皇的事迹回顾——功绩类;暴政类;有功也有过类。3.秦王给我们的启示?)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归纳总结,课后完成一篇相关历史小论文,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对秦始皇有了一个更深刻更完整地认识,也使学生的思想得到了升华。
总之,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用现代教学理念进行教学活动是时代的要求,是新的课程改革的要求。作为历史教师,必须顺应时代要求,大胆创新,与时俱进,从思想上转变教育观念,牢固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不断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理念、新方法,最大限度的调动和激发学生内在强烈的学习欲望及好表现的激情,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
《新课程怎样教》——教学艺术与实践(主编/吴效锋)

版权所有:天津市葛沽第一中学  备案号:津ICP备17007677号 | 津教备0740号
技术支持:天津市世纪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教师应用:网站管理 | 办公OA | 短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