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减负提质
内容详情
整体建构教学模式,构建快乐高效数学课堂
信息来源: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0-06-11

日前,我校承担了“十一五”市级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完全中学整体建构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通过王敏勤教授的讲解,我们意识到“轻负高质”构建高效课堂,已经成了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只有不断的提高教学效率,才能减轻学生的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要想提高课堂效率,首先,要改变旧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传统教学中,老师往往只要求学生做个“安静”的听众。换言之,学生只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非主动索取者。数学课堂不再是学生的学习策略得以提高,思维能力得到发展的学习环境。相反,这只是他们学习应试技巧的地方。在这种模式下,原本趣味横生的数学课堂也变得索然无味了。学生们根本无法体会数学学习快乐。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建构,是能否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不能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整体建构教学模式是把教学内容看作一个系统,要求学生在整体感知教材、理解教材的过程中,尽快找到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和规律,做到举一反三,提高学习效率。
一、整体建构的原则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是先部分后整体,所以在教学中也总是先部分后整体。整体建构教学观认为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是先整体、后部分、再整体。与传统教学相比,整体建构教学模式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改变,过去是让学生从具体的知识点入手,到最后才能看清整个的结构。这就像是看一处风景,原来是先进入景区,看了半天也不知整体如何,而现在就先在空中看清楚,然后再深入到景点之中。在一个学期的开始,教师要引导学生粗知一册教材的知识结构;在一个单元(章)初,教师要引导学生粗知一个单元的知识结构;在一节教材的教学中,要求教师一开始就把主要任务交给学生,要求学生从整体上去思考问题的解决,目标明确,直奔主题,课堂效率高。
二、整体建构思想与西方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比较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的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在具体情境中形成的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来获取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方法,优化完善认知结构,获得自身发展。建构主义模式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教师只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支持者、引路人。在这些问题上,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整体建构的思想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整体建构思想不仅把教学过程看作一个系统,同时也把教学内容看作一个系统,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教材,理解教材,从而找到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和规律,做到举一反三,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整体建构教学模式还有以下几个优势:(1)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潜能和积极性。(2)更加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3)强调教学主要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4)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知识的驾驭者。因此,整体建构教学模式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适应时代的需要。
三、     整体建构教学模式与课堂教学的整合
整体建构教学模式共有四个环节:(1)导入新课,明确目标(2)自学指导,整体感知(3)检查点拨,探寻规律(4)练习达标,拓展提高。这四个环节条理清晰,目标明确,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下面结合“切线长定理”的教学,谈谈整体建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课前预习是这一教学模式顺利实施的前提,在每一节课要结束的时候,都要布置下节课要预习的内容,并提出自学要求,说明预习的方法和要达到的目的。为了让学生在预习时有一个“抓手”,我要求学生在预习时根据教材内容画“知识树”。学生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用树状图勾画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会充分调动起来。

“切线长定理”这节课的内容多,但比较简单,与前面所学的切线、圆的轴对称性都有联系,学生完全可以胜任画“知识树”的任务。因此,我在课前布置自学任务。一上课,先由同位学生两人一组,互相检查知识树。然后,学生推荐,教师展示“知识树”,并由设计者讲解自己设计思路。教师用激励性的语言简单总结后,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会根据圆的轴对称性探索切线长定理,并会应用。
2、了解三角形的内切圆概念并会画三角形的内切圆。
3、会区分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外心、内心的概念。
4、会利用切线长定理解决综合问题,注重数学方法的积累养成。
学生在完成知识树的过程中,构建了知识的整体,同时找到了自己不会的问题,带着“这棵树”和相关的问题走入课堂。知识树的作用不但有利于学生建立起对一节课知识的整体认识,而且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培养了自主学习的习惯,也找到了一种学习的方法,建立起了知识的整体概念,而不是孤立地学习一节内容。另外、明确的学习目标为学生指明方向,提出任务,使学生有方向的调整自己的学习。
(二)自学指导,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找到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思维方式或方法,这是整个教学模式的核心部分。这一环节也是对教师整体把握学科知识的考验,要求教师要把本节知识与以前学过的相关知识作为一个整体,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学习。
教师在布置教学任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学习的内容。(2)明确学习的时间。(3)明确学习的要求(自学时要思考那些问题,准备教师检查)。这样,自学时才能提高效率。
这节课,我设计的自学内容是阅读教科书46---47页,并完成以下问题:
1、             什么叫切线长?切线长与切线有和区别?
2、            切线长定理的内容是什么?主要说明了哪些重要结论?怎样证明你的结论?写出符号语言。

3、现有一张三角形铁皮,要想在上面截下一块面积最大的用料,你认为这个圆形用料与三角形铁皮具有什么样的关系?


4、什么是三角形的内切圆?它的圆心是什么的交点?什么是三角形的外接圆?它的圆心是什么的交点?你认为三角形的内切圆和外接圆有什么本质区别?
5、你知道怎样画三角形的内切圆吗?(如何确定圆心和半径)


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并给以指导。自学完成后,教师带领学生解决上面的问题,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这些问题的设置让学生从整体上体会到这节课的重点内容有两个:(1)切线长定理。(2)三角形的内切圆。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关注学生的主体性,这种主体性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才能让学生获得和体现。通过这一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从中感悟到知识发生、发展的变化规律,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实现“教是为了不教或少教”的目的。
(三)检查点拨,探寻规律
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适当的练习,让学生验证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寻找解决一类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整体思维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个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出示例题
已知:如图,△ABC中,BC=9cm,AC=13cm,AB=14cm,
它的内切圆分别和BC、AC、AB切于
点D、F、E,
求  AE、BD、CF的长
学生分组讨论、动手解题。教师巡视,分类指导、点拨:1、由图形可知,该题中有哪些相等的量,这些量之间有什么关系?2、这道题用什么方法解,会更简单、直观(方程或方程组)。通过点拨,学生共找到两种解法:
解法一、用方程求:
设AE=x ,则BD=BE=AB-AE=14-x,
CD=CF=AC-AF=13-x.
由 BD+CD=BC  可得   (14-x)+(13-x)=9
解得    x=9
因此   AE=9(cm) BD=5(cm)  CF=4(cm)
解法二、用方程组解:
设AE=x,BD=y,CF=z
根据切线长定理可知:AF=AE=x,BE=BD=y,CD=CF=z
可得方程组      解得 因此   AE=9(cm) BD=5(cm)   CF=4(cm)
通过教师的点拨,学生感受到解这种问题的方法——“方程及方程组”。为了巩固加深这种方法,紧接着我又设计了以下探寻情境:
变式1,如果上题已知条件改为BC=a,AC=b,AB=C,其他条件不变,试求AF、BD和CE的长.
变式2,在变式1下,当∠C=90°时,求CF的长及△ABC
的内切圆半径r.
(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学生根据刚才的经验很快将这两道题完成了。之后,学生继续讨论变式2的其他解法,最后,共同总结出解决这类问题的另一种思想——“分割法”。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解题的方法技巧,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规律的探寻。“授之以渔”使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和规律,学生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既减轻了课业负担,又提高了学习成绩,真正达到“轻负高质”的目的。
(四)练习达标,拓展提高
这一环节的任务是运用刚才探寻到的规律和方法,进一步理解和分析教材,完善巩固学习的知识和方法。新课标倡导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要开发课程资源”,所以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要尽可能的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范围,让学生用自己的直接经验和参与性活动理解知识,体验课程。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练习达标题:
1、如图,PA、PB、EF分别切⊙O与点A、B、N,
若PO=13cm,⊙O半径为5cm,则△PEF的
周长为          .(方程思想)

2、如图,△ABC中,∠ABC=50°,∠ACB=75 °,
点O是内心,则 ∠BOC的度数=           .
(三角形的内心定义)
3、△ABC的内切圆半径为r,△ABC的周长为L,则△ABC的
面积=          .(分割法)
4、△ABC的三边分别为3cm、4cm、5cm,它的外接圆半径是       ,内切圆半径是         .
5、如图,在梯形ABCD中,AB//CD,⊙O为内切圆,E为切点,
(Ⅰ)求∠AOD的度数;
(Ⅱ)若AO=8cm,DO=6cm,求OE的长.
(切线长定理及勾股定理)
由于有了上面的经验,学生很轻松就完成了这些题。原先,许多应该在课堂完成的教学任务完不成,只能依靠课外作业弥补,增加了学生负担。现在,课堂上不仅完成教学任务,还增加了许多习题,减轻学生的负担,真正做到了“高效课堂”。
通过在教学中尝试“整体建构教学模式”,我感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习兴趣浓了,积极性高了,自主学习的意识有了很大改变,大部分学生能主动的寻找解决问题的规律和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课堂上,学生有了大量的时间作习题,课堂容量大了,老师反而感到轻松了。教师在课堂上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激发者,学生真正由“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原来学习很差的学生也骄傲地举起了手。“整体建构教学模式”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快乐高效的数学课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继续探索这种模式,争取更大幅度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教育研究》 2006年第一期          王敏勤
《天津教育》 2006年第二期          王敏勤
《天津教育》2008年第八期           王敏勤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刘兼    孙晓天
《新课程怎样教——教学艺术与实践》   吴效锋

版权所有:天津市葛沽第一中学  备案号:津ICP备17007677号 | 津教备0740号
技术支持:天津市世纪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教师应用:网站管理 | 办公OA | 短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