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贯彻《津南区关于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的实施办法》精神,以教师专业化建设为本,抓住课改契机,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建立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学经验为重点,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以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宗旨的校本教研制度,使教师成为研究者。学校成为学习化组织,推动课改的全面落实。
二、实施办法
1.组织领导:
为保证校本教研工作的有效开展,学校建立校本教研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组织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以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组长:石文慧
常务副组长:周林庆
副组长:韩云堂 田大春
组员: 孙秀歧 杨玉秋 黄恩平 张锡敏 苏风航
刘世辉 张永祥 朱亚红 李延芬 纪宝玉 高孟龙
邵金敏 张广敏 吕继中
2.教研方式:采取个人教研与集体研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⑴个人教研。学校规范教师的个人教研行为,将重点开展以下形式的教研内容。
①理论学习:
第一: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以保证胜任本岗工作。
第二: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以更新观念。可以由学校领导小组指定理论的必学篇目,由个人自学,以写出读书心得的方式,汇报学习成果 。
第三:加强教师文化知识、实践知识的学习,提高教师文化素质。
②教学反思
将教学反思作为校本教研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每位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及时的总结、思考、反省;探索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功之处。每周至少写出一篇教学反思,并提倡教师的即时反思。此类反思可以写在教案上,作为教案检查的重要内容。
③加强个人的行动研究。
对教学反思中提出的问题,教师要探索解决办法,大胆尝试,总结升华,提高经验的认知水平。这样,从教学中产生问题,到对问题进行剖析归因,再到设计新的解决方案,从而达到改进教学的目的。使教师研究贴近教学实践,又作用于教师实践,以利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④每学期提供1-2个典型的案例。案例可以是关于德育教学、班主任工作等各个方面,总结个人教学中好的做法、失败的教训
⑤每学期做一节校级研究课。
⑵集体研讨
集体研讨以课堂为主阵地,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研讨。采取集体备课、教学观摩、说课、评课、反思交流等形式,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会诊、专题研讨。促进同伴互助,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开展形式主要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每人献一节研究课。第一步:上课前,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由教师进行说课。(说设计思路、存在的疑惑)。由组内教师针对上课人说课情况,对其教学设计进行研讨,完成集体备课,帮助上课人改进设计。第二步:由主讲人上课,组内成员进行教学观摩。第三步:由组内成员反思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及时研讨,评议成功与不足及改进的办法。
集体研讨。还可以针对目前课程改革中存在的热点问题,典型个案或教师中存在共同的疑惑进行研讨,探索解决办法。
⑶在校本教研中落实教育教学科研。
通过教师的个人教研与集体研讨,通过广大教师的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对于在这一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疑惑和解决不好、解决不了的问题,作为我校校本研究的课题,组织起学校的研究团队,进行集体攻关。这样的课题是从教师的教学实践出发,通过研究攻关,再去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了教育教学,教师会更有主动性,避免教学与科研两张皮的现象。课题的选择坚持“小课题,短周期,重实教”的原则,重点对本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攻关。选题的范围包括教育、教学、教学管理、班主任工作等各个方面。
⑷明确教研组的活动时间,充分利用教研时间,开展教研活动。
⑸组织教学交流
继续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积极推进学访交流,及时了解教改动态,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
⑹加强专业引领,聘请专家、名师进行培训
3.校本教研管理
⑴集中全校力量,保障校本教研的实施。
①成立领导小组,统筹规划,组织校本教研工作。学校党、政、工、团各部门的所有工作都要为加快本校教师专业化建设服务,落实好校本教研工作。
②为保证校本教研制度的有效落实,学校将继续健全各种制度。
③为校本教研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在时间、资料、经费等各方面尽力给予支持。
⑵建立有利于“校本教研”工作的激励机制。
⑶把校本教研与教学常规工作相结合,纳入对教师的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