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校
当前位置: 首页 -> 家长学校
新闻详情
家长会讲座内容:家庭教育与儿童的心理健康
作者:小站一小
发布日期: 2020-06-20

家庭教育与儿童的心理健康(2

一 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只有不会说话的父母

二 父母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三 批评孩子的艺术

四 如何让表扬更有效

五 挫折教育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

六 家校合作,为孩子搭一座沟通的桥梁

   孩子是父母的第一任老师,在人的一生中,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中极为重要的阶段,可是,孩子身上发生的很多事情都让父母非常焦虑,尤其是这次疫情和孩子长时间的待在家里,各种问题都出现了,我总会接到这样的信息:平时白天见不着面还好,现在一天24小时都要待在一起,简直就是一部三国演义,惨不忍睹,打成一锅粥。还有家长咨询:孩子天天上网怎么办?晚上不睡、早上不起怎么办?孩子有愤怒的情绪怎么办?孩子学习拖拉、主动性不强,怎么办?这些都会让家长焦虑、担忧。

   其实,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解决之道在于沟通,任何关系出现了问题,都是沟通出现了问题,沟通是一种教育方式,父母要卓有成效的和孩子进行沟通,就要掌握和孩子说话的技巧,要善于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

   除了极少数通过肢体体罚等粗暴方式教育孩子的家长外,绝大多数家长都是通过谈话、交流、沟通,对孩子施以引导和教育的,因此,家长以何种方式对孩子说话、说什么样的话,直接决定着家教的成败。

   父母的话会深深地影响孩子的一生,父母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对于塑造孩子健康的人格,对于促进孩子学业的进步,对于和谐亲子关系,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无数成功的家教案例表明:孩子听父母的话,乐于接受父母的开导和教诲,走向成才的原因,首先是父母掌握了与孩子有效沟通的话术,把每一句话都说到孩子心里去了。

   无数失败的家教案例也表明:孩子不听话、叛逆、不接受父母的教导,甚至和父母对着干,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父母不懂得如何跟孩子说话,没有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引起了孩子的反感,进而引发了亲子争吵,甚至埋下家庭悲剧的祸根。

   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在父母与孩子的对话中,再时髦的家教理念,再管用的家教方法和措施,都必须通过亲子间的交流、对话、沟通去实施和实现。因此,父母如何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是家教问题中的关键。

案例:

前段时间,疫情走向巅峰的时候,有一个咨询者披头散发的来到咨询门诊,本是花季的姑娘,却心生老相,眉头紧皱,戴着口罩,却难以掩饰无尽的悲哀与无望,哽咽当中,描述了刚刚在家发生的一幕:妈妈撕了他一顿,原因是当时她在带着耳机听歌,随着音乐在摇摆。

   看这个姑娘的头皮,果然有几率头发没了,头皮上还有没干的血迹,再看他的胳膊,布满了一排排的牙齿印,红的、紫的、甚至还有皮开肉绽的,他说,头发是妈妈撕扯下来的,胳膊是自己咬的。

   这个小姑娘说,10岁的时候爸爸去世了,妈妈一个人带着她和弟弟生活,在本市打零工挣钱,在捉襟见肘里相依为命,不曾再嫁,那时那刻起,妈妈由原来的常常指责抱怨,渐渐演变为谩骂与暴打,愈演愈烈,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的命运太差了,我太倒霉了,你爸爸这个死鬼丢下我们,我一个人拼死拼活,吃喝都不如别人,你们一个个还不听话。

这个小姑娘说,他妈妈的情绪化很严重,一不高兴我们就会遭殃,然而,话锋一转,说,不过妈妈说的也是事实,他现在的生活很苦,我怎么能够听音乐享受呢?看起来,这个无情的桎梏已经在孩子身上套牢了,而这个姑娘今天来咨询的目的是:怎么能让自己的胸怀更大一些,能承受得了妈妈更大的语言与身体攻击。

那这位妈妈,一切行为的背后逻辑:自己没有快乐和幸福,却在打击孩子的任何一丁点愉悦,换言之:我自己已经很苦了,你们还惹我生气。

各位父母们,是否很熟悉一副瞪眼叉腰嘶吼的画面呢?

不同的家庭教育造就孩子不同的心理人生:

1 父母感情淡薄

   父母感情淡漠,两个人只有谈到孩子才有交流,靠孩子维系家庭,就形成了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模式,在父母关系的作用下,孩子往往会被过多的关注或干涉,性格会变得任性、自私或叛逆。

2 强势妈妈,弱势爸爸

   由于爸爸过于软弱,大权旁落妈妈,爸爸在这个家的作用越来越边缘化之后,母亲会变得日益强势,说一不二。孩子容易向同性父母形成认同,女儿向强势的母亲认同也会变得强悍霸道,而如果是儿子,就会变得自卑、懦弱,没有担当。

3 父母相互指责

   如果父母喜欢相互指责,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处事方式,孩子会变得敏感、爱找借口、执拗,夫妻双方爱争论指责对方的不是,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是:以后对父母都不尊重,一方攻击另一方,想借此让孩子对另一方不满,最后带给孩子的只有伤害。

4 父母爱打架

   父母打架对孩子的安全感是极大的冲击,会让孩子极度恐惧,与此同时,孩子因为耳濡目染也会变得脾气暴躁,喜欢暴力,喜欢大吼大叫。多少个痛恨父母打架的孩子自己成家后却重蹈了父母的覆辙。

5 父母离异,没能和平处理

   比起离异,离婚后相互的埋怨、指责、甚至仇恨对孩子的伤害更深,对于孩子今后亲密关系的建立和发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以上虽不见得是绝对的,但要引起我们为人父母的重视,如果我们真的要承担起为人父母的责任,给孩子最好的爱,就要先学习做夫妻的功课。

一 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只有不会说话的父母

   很多父母都发现,当孩子慢慢长大后,无论怎么苦口婆心的说,孩子就是不听话,着实让人烦恼,于是,心烦气燥的父母常常忍不住甩出这样一句话: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呢?

   家长觉得孩子不听话,问题出在孩子身上,其实,大多数的情况下,是家长还没有学会如何跟孩子说话,只有父母会说话,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孩子才会听话。

   记住: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只有不会说话的父母。

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例子:

   小林放学后放下书包,就做到了电视机前,半个多小时过去了,他还没有要离开的意思。爸爸忍不住提醒起来,儿子,你不能把时间都搭在电视上,你要抓紧时间学习、、、、好了、好了,你别讲大道理了,我不愿意听你说话,小林一边不满的说着,一边走进了自己的房间。在家里,小林对学习抓得不够紧,爸爸经常要说上他几句,可他总是这样不爱听爸爸的话,为此,爸爸很纳闷,我都是为他好,他怎么就不理解呢?

  在中国,这样的家长不在少数,这些父母到底怎么了?他们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不会和孩子说话,有了不会说话的父母,才有了不听话的孩子,令人遗憾的是,很多家长在这个逻辑关系上,总是犯错误。

   话说的不合适,就很容易造成亲子之间一场激烈的争吵,吵架要是还不够,有些父母就会用武力这样粗暴的方式交流,让孩子达到眼下的服从。有些孩子还会抱怨,我妈一和我说话就瞪眼,似乎不瞪眼,说话的效果就达不到似的。

   现实中,很多家长往往是瞪眼、责骂、开打三部曲,眼、口、手三位一体的来完成一次教育交流,这实在是亲子交流的悲哀和家庭教育的不幸。

   很多家长更关心自己说了什么,很少关注孩子的想法,这样的背景下,怎么能把话说到孩子的心里去,怎么能期望孩子很好的接受家长的要求,按照父母的思路去行动呢?而对于孩子不听话的情况,家长能够认真反思其中原因的又有几个人呢?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对话、沟通、交流,只有注重亲子间的有效交流,家长才会顺利的将孩子培养成才,当家长掌握了说话的技巧后,孩子对家长教育的逆反和抵抗就会减少,变得听话,并且向父母期望的方向努力。

   语言的力量是无穷大的,足以影响孩子的一生,父母说话得体,每句话都能说到孩子心里去,孩子离成才的距离就会更进一步,父母的一句话,往往能改变孩子的一生。

   如果话说不到孩子心里去,父母就是抱着真理又能怎样呢?

   如果父母说的话没有道理,孩子不会听

   如果父母说的话不是时候,孩子不肯听

   如果父母说话的态度不好,孩子不爱听

最要命的是,不管父母的话有没有道理,只要孩子不肯听、不爱听、就是废话、就是错话,父母要想让孩子肯听、爱听自己的话,就必须掌握和孩子说话的技巧,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这需要我们的智慧。

父母这样说,孩子才会听

   很多父母时常这样感叹:我家孩子真是没法管,怎么那么犟呢,你说东她说西,你让他往左,他偏偏往右,他就是存心跟我作对。

   还有一些父母这样感叹,我家那孩子是聪明,但阳奉阴违的事也很拿手,你无论说什么,他都可以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就是不听你的,不管你说得好还是歹。

   有些父母干脆摇摇头,显得很无奈,不听话啊,好心当成驴肝肺、、、、、、、

   为什么父母认为是对孩子好,而孩子却不领情呢?父母怎么说才能让孩子听进去呢?其实,如果父母说话讲究技巧,不仅能使自己的教育目的顺利达到,还可以使孩子快乐的接受。

   期末考试结束后,孩子蔫蔫的回家,一进门就把试卷往地上一扔,摔门走进了自己的房间,妈妈拿起地上的试卷一看,58分,火马上冒起来了,对着孩子房间的们大声喊:“自己没考好,还有脸发脾气,你真是欠揍。”孩子闷声不吭,也不开门吃饭,母子俩一个在门外生气,一个在屋里郁闷。

   想一想,你这样说孩子会听你的吗?他为什么没考好?错误出在哪里?为什么那么生气?父母连问都不问就冲着孩子大吼大叫,这样当然会影响亲子关系。

   期末考试结束后,孩子蔫蔫的回来,一进门就把试卷往地上一扔,摔门进了自己的房间,妈妈起地上的试卷看了一眼,58分,心一沉,怎么考的这么少呢?想发脾气,但又一想,孩子怎么那么大火呢?是不是老师给判错分了?还是怎么着?于是轻轻敲了敲孩子的房门,宝贝,是不是老师给你判错分了?孩子很气愤的打开门,委屈的说,你看看,老师竟然少给我判了4分,所以我考了个不及格。妈妈看了看,果然是这样,于是,先安慰了孩子,然后跟他一起又分析了其他错误的地方,最后孩子很高兴的和妈妈吃饭、聊天。

   同样的事情,妈妈处理的方式不一样,结果也就完全不一样,教育效果也就不一样了。

   其实,世上并没有真正不听话的孩子,只有没掌握沟通方法的父母,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否融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沟通方式的恰当与否。如果你的孩子总是听不进你说的话,做父母的首先要检查一下自己的处理方式。事实上,只要父母掌握了说话的技巧,再不听话的孩子也会做出惊人的改变。

给父母的建议

1 放下家长的架子

   爸爸出差回来,忘了给孩子买礼物,孩子生气不吃饭。爸爸的火气也大了起来,不就是没给你买礼物吗?学习怎么没见你这么用心呢。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见这样的情景,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父母马上摆出一副家长的气势,指责、说教孩子,认为自己是家长,孩子必须听自己的。虽然现在很多父母已经认识到这种教育的不恰当,但还是从内心无法尊重孩子,无法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来对待。这势必会让自己和孩子之间的沟通障碍越来越多,所以,父母一定要放下家长的架子,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跟孩子平等对话。

2 跟上孩子的节拍

   许多父母只知道要求孩子好好学习,每天与孩子交流的话题也只限于他的学习,忽视他的情感等需求,以至于孩子和父母没有共同话题,无法交流。比如,孩子问:妈妈,你知道周董是谁吗?妈妈摇摇头,孩子跟爸爸说,爸爸,我很萌那套漫画,买一套吧。萌?爸爸一脸茫然。

   就这样,在孩子眼里,我们变成了老古董,于是,沟通变得越来越困难。而有的父母就做得很好,一位爸爸说:“我知道儿子喜欢周杰伦,有时间我就会与儿子探讨,周董最近出什么新歌了?听说又拍电影了?”每次与儿子的沟通都很愉快。

   为了与孩子有共同话题,父母不妨做个时尚爸妈,多关注一下他们关心的事物,从而轻松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这样跟孩子沟通就没有问题了。

3 远离指责

   你多大了?怎么就不知道学习呢?你什么时候才能让我省点心啊?你就知道闯祸,我上辈子造了什么孽?让我有你这样的孩子。

   我们经常能从父母那听到这样的指责,岂不知,这样会让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严重的伤害,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也会大打折扣。

   只有那些不了解孩子、不知道教育方法的父母才会盲目的使用批评、责骂等负面的沟通方式,而理智的父母都会采取引导、启发等来和孩子沟通。远离指责,是父母首先要做到的。

批评孩子的艺术

   作为一个孩子,受批评是常有的事,在学校可能受到老师的批评,在家可能受到父母的批评,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不可避免的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批评也是一种常用的教育方法,有的父母会习惯性地把批评的话语挂在嘴边:跟你说过多少次了,就是不听,这次你吃亏了吧?我看你就是活该。你看看你,都笨成什么样子了!房间赶紧收拾一下,弄得跟猪窝似的,总是我帮你收拾,真不省心。

可以说,批评非常司空见惯,但如果一味的批评,对孩子不会起到好的教育效果。首先,过多的批评会让孩子对批评免疫,会让他对批评充耳不闻,这时,批评对他就再也起不到教育效果了。其次,一味的批评很容易使孩子叛逆,父母越不让他做的事情,他越去做,而父母要求他的事情他偏偏不去做。这样的批评教育,显然是失败的。

   有的父母就会问:“那孩子犯了错怎么办?我们就不能说了吗?”

   批评作为一种教育和沟通方式,还是要用的,对于那些故意违反家庭、学校规则的孩子,还是要用批评教育的方法。如果不批评教育他们,他们就不能明辨是非,会蔑视法规,长大了就会蔑视法律,做出一些极端行为来。孩子只有在被批评的过程中才能学会明辨是非,学会区分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孩子从来没有挨过父母的批评,那他参加工作后就不能坦然的面对上司和同事的批评,只有对于孩子的所作所为敢于直言,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的父母才会日后受到孩子的尊重。

   所以说,批评要用,但要讲究技巧,那么,如何批评孩子,才会达到好的教育效果呢?

1 尊重人格,批评行为

   很多父母动不动就对孩子大吼大叫,不注意语言轻重合适与否,人、事不分,常常是连挖苦带讽刺。比如:你怎么考得这么差,笨到家了。你以后去扫大街得了、、、、、、这样很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父母批评孩子一定要遵循一个原则:对事不对人,批评他的行为,不要批评他的人格。

   比如孩子没考好,父母可以这样说:平时就告诉你在考前要好好复习一下,你不听,看,这次没考好吧,希望你吸取这次的教训,下次好好复习。比如孩子偷偷去网吧,回家晚影响了学习,可以告诉他:你去网吧玩游戏耽误了回家和写作业,并且撒谎,这样的行为是错误的,你知道他的后果有多严重吗?

   父母批评孩子的目的是让孩子改正缺点,但因为孩子的一次考试没考好就讽刺他笨蛋,或者因为一次撒谎就给孩子贴上不诚实的标签,这样不但不能让孩子改正缺点,可能孩子还会慢慢承认父母给他贴上的标签,这种人、事不分,侮辱人格式的批评必然会招致孩子的不满,对其成长是很不利的。

2 批评要有建设性

   父母要学会建议性的批评孩子,就是发现孩子的行为不当时,批评里要带有启发性,协助孩子矫正行为。比如,孩子因为上网而忘了写作业,父母可以这样批评他:你看,作业没写完,你自己也着急吧?我也很担心,这样不但伤害你的身体,还影响学习,你答应过我不再长时间的上网,可是你没有做到,如果是我答应你的事情没做到,你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希望从明天起,你先做完作业再上网,这样既不影响学习,也不耽误你玩,慢慢的你就可以养成一个好的习惯。这样,既指出了他的错误,又给出了正确的建议,还让孩子觉得你对他抱有很大的期望,鼓励他去改正错误。

3 不要当众批评孩子

   有的父母误认为当众批评孩子才会收到效果,殊不知,这是极不可取的,孩子无论年龄大小,都有自尊,年龄越大自尊越强,如果当着外人的面批评孩子,孩子会觉得面子上过不去,为了维护自尊,孩子通常是不会认错的,还会拿着不是当理说,甚至公然对抗父母,造成难以收拾的局面。

   对孩子的教育,要在私下里进行,对孩子的表扬,要当着众人面进行,当众批评孩子,他会无地自容,当孩子的形象在众人面前被破坏的时候,他很有可能会放弃自己的形象,破罐破摔,所以,当众批评孩子是最不可取的。

  1. 讲清规则,赏罚分明

对不少孩子来说,犯错误的过程就是认识规则的过程,因此,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父母要搞清楚孩子是不是明白相关的规则和规矩,然后再判断是不是该批评孩子。在家也要制定相关的规则,让孩子严格执行。在规则之下,父母要做到赏罚分明,不能出尔反尔,否则,所有的规则会被孩子打破,起不到教育的效果。

  1. 把批评变成合理的“表扬刺激

父母在批评孩子的过程中,如果在批评的语句里加上暗含鼓励的表扬刺激,孩子就会乐意接受,不但改正了错误,而且学习会更自信,更有动力。

比如孩子做了10道题,只对了一道,有的父母就会说,10道题只对了一道,你怎么这么笨呢,榆木疙瘩脑袋,这样做是在失意的孩子头上又浇了一盆冷水,雪上加霜。如果父母换一个角度说,宝贝,不错啊,这么难的题你竟然做出了一道,孩子在受挫的情况下领教了“表扬”,内心的压力会变成动力。同样的批评,说法不一样,作用和效果也不一样。

如何让表扬更有效

   很多家长都反映,现在的孩子不好管教,父母往往无计可施,无从下手。对于难教育的孩子,我们往往感到无能为力,其实并不是这些孩子无药可救,而是我们教育本身,沿着错误的途径在进行。这个错误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老是想着帮助孩子改正缺点和坏毛病,我们的动机是好的,但是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因为我们总是关注孩子的缺点,一出现缺点就要批评他,那么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一次次的挨批评,内心当然会痛苦,逐渐的,就会失去信心,越来越不好,甚至会破罐破摔。所以,我们要善于看到孩子身上好的东西,这是教育成功的根本。

   现在的孩子独立意识增强,对父母老一套的方法嗤之以鼻,而父母却认为他们在一次次的犯错,如果彼此的矛盾都以父母的批评解决,显然不可能达到教育的效果。

   孩子需要赏识、表扬和夸赞,表扬和夸赞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提升孩子的智商和情商,塑造良好的品德和行为,因此,很多教育专家和心理专家都倡导赏识教育。

   人性中最深刻的禀性,是被人赏识的渴望。表扬是肯定、强化孩子好的思想、行为,鼓舞、帮助孩子建立自信,促使他们获得喜悦、满足、自尊、自我欣赏等情感体验的重要方法。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都信服赏识教育,并经常用表扬的方式教育孩子,但他们试过几次后都摇头说,我家孩子特殊,这种方法在他身上不管用,还有的父母说,我们已经意识到应该多表扬、鼓励孩子,但发现收效甚微,真的是这样吗?他们是怎样表扬自己的孩子呢?

   一位妈妈听说赏识教育后,便决定改变以前的教育方式,回家后,孩子每做一件事,无论做的怎样?他都说:儿子,做的不错,太棒了!整整一个晚上下来,儿子被她夸得莫名其妙,最后,这个男孩摸着妈妈的头说,妈,你受什么刺激了,你没发烧吧?

   虽然说表扬是种神奇的教育方法,但表扬是门艺术,是讲究技巧的,也并不是所有的表扬都会对孩子产生良好的影响,赞美和行为之间的关系远不像我们想象的这么简单,因为不恰当的表扬可能引起孩子的紧张情绪,滥用表扬会宠出后遗症—经不起批评,心理承受力差。

   那么,怎么使表扬更有效呢?

1 从内心赏识孩子

   年龄较小的孩子,可能不知道父母是否是真心地赏识他们,只要父母向他们翘起大拇指,告诉他们“你真棒”,这些孩子就会很高兴。但是,孩子上学以后,是需要父母真正的赏识教育,他们清楚父母的语气和态度,如果父母不是真正的从内心赏识他们,而仅仅是表面上的夸奖,他们就会觉得父母是虚伪的。赏识教育不是简单的对孩子说“你真棒”、“你真聪明”、“你真能干”而是要真正的从内心赏识、肯定他们。

   也许有父母会说,我的孩子很一般,没什么可赏识的,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任何一个孩子都有优点和缺点,只要父母不只是盯着孩子的缺点,而是以平常心看待孩子,就能发现孩子的优点,只有发现了孩子的优点,父母才会发自内心真正的赏识孩子。

2 表扬孩子重过程

   父母表扬孩子不仅要看结果,还要看见过程,有些孩子比较莽撞,常常好心办坏事,当孩子因为好心办了坏事的时候,父母切记不分青红皂白的批评一通,要是这样,孩子也许以后就不敢尝试自己做事了,父母应该冷静下来说:你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过程似乎欠缺一些考虑,希望下次你能考虑的再周全一些,孩子的心情就放松了,这样下次他会更顺利一些。所以,只要孩子是好心,就要表扬,再帮他分析造成坏事的原因,告诉他如何改进,这样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3 挖掘孩子不明显的优点加以表扬

   有位教育专家曾经讲过,我都70岁了,还是爱听表扬,即使别人的批评我能正确对待,但我还是爱听表扬的话。受表扬是人的一种需要,没有赞美,人会产生失落感,孩子也不例外。父母不能只看到孩子习以为常的优点,要在了解、掌握孩子行为的基础上,关注并及时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以及各种变化,特别要注意挖掘孩子潜在的优点,把握其发展的可能性,鼓励、促进孩子这方面的发展,对孩子尚不明显的优点给予肯定和表扬,会使孩子重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潜力,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父母要善于唤醒孩子身上的优点。

4在他人面前表扬孩子

   由于受文化环境的影响,当别人夸奖自己的孩子优秀时,很多中国父母都会谦虚的说:哪里啊,这孩子挺皮的,您的孩子才懂事呢,学习又好,又懂礼貌。当父母这样说的时候,孩子心里肯定是不舒服的,尤其是那些确实很优秀的孩子。有时,甚至会产生误会,哦,闹半天我在妈妈心里是这样的啊。其实,父母应该在别人面前肯定、表扬自己的孩子,当其他人肯定、表扬自己的孩子时,父母可以这样说:孩子取得的这些成绩都是通过她自己的努力得到的,我们希望他能做得更好,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父母的表扬会让孩子很有面子,他会更努力朝着好的方向前进。

5通过他人之口表扬孩子

一位男孩比较崇拜在清华读博士的叔叔,妈妈了解这一情况后,就时常告诉男孩说,你叔叔表扬你了,说你学习很努力,解决事情的思路很宽阔,你将来肯定会比他强,男孩听了非常开心,每当听到这些话,就更努力了。

   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崇拜的人,借他们的口来表扬孩子,往往会产生很神奇的效果,孩子是很爱面子的,尤其是在自己崇拜的人面前,即使他们没有崇拜的人夸得那样优秀,但孩子也会朝着那个目标去努力。

挫折教育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

案例:

   这几天,明明的妈妈情绪很低落,因为他发现他的教育并不是那么成功,这位一向以为自己是成功母亲的妈妈,陷入了苦恼和深思之中。从小到大,明明的成长道路可以说一帆风顺,学习好,又很乖,常常让调皮孩子的家长羡慕不已,偶尔遇到那么一点小小的磕磕绊绊,妈妈也为他一一化解。有一天,妈妈发现小明情绪很低落,饭也不吃,心事重重,妈妈问他,他也不说,妈妈很着急,就打电话给班主任,了解情况,原来是刚刚结束的期中考试没发挥好,有几门没考好,儿子也会在考试中失手,她真没想到,可是看着孩子情绪不好,他只好来开导,一次没考好不算什么,别太放在心上,影响了以后的学习就得不偿失了,听着妈妈的劝慰,小明只是低着头,默不作声,妈妈继续做他的工作,可半小时过去了,他还是不说话,妈妈有些火了,你到底在想什么?一次考试至于吗?这么大一个男孩子,你怎么就拿的起放不下呢?沉默着的小明这时突然爆发了,拿得起放得下,说得倒轻巧,大道理谁不懂,你以为说放下就能放下吗?妈妈愣住了,哑口无言,看着怒气冲冲的儿子,她不由好生惭愧,让一个从未体验过挫折的孩子突然间要去面对失利,他需要的不是道理,而是实实在在的对抗挫折的能力,可我,曾经培养过他的这种能力吗?

在座的父母们,通过这个案例,我们也是否注意培养过孩子抗挫折的能力呢?看看现在的孩子,有多少是成长在溺爱的环境里,又有多少脆弱的像鸡蛋壳,

目前,部分省市已经开学,这原本是一件令人很开心的事情,但是却接二连三传来令人惋惜的消息,公开消息报道:

   3月24日,河北一名九岁的小学生从15楼跳楼自杀身亡。

   4月7日凌晨,江苏南通市一名14岁女孩从22楼坠落,不治身亡。

   4月12日上午,陕西一名初三女生从教学楼三楼纵身跳下。

   4月13日,安徽省合肥市一名15岁少女因学习问题与父母发生争吵后,爬出阳台扬言要跳楼。

   4月13日,江苏一名12岁的女孩,在开学第一天竟跳楼自杀。

   4月20号,杭州开学第一天,一个14岁左右的男孩从六楼坠下,腰椎、胸椎骨折,有轻微脑震荡、、、、、、

   据不完全统计,短短半个月内,就有10个花季少年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上面这些真实的事例和数据说明,现在不少孩子身上存在害怕困难、承受挫折能力差等特点,近年来,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挫折与失败是孩子生活中必须经历的内容,孩子的耐挫能力正是在与困难、挫折打交道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可是很多父母心疼孩子,主动帮孩子铺平道路,实际上却剥夺了他们成长的机会。

   那么,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呢?

1 让孩子认识挫折

   如果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孩子遇到挫折时会束手无策,父母首先让孩子认识挫折,并给他们讲述那些身处逆境仍然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人生经历,如:在一个漆黑的山洞里,在没有任何光亮可以凭借的情况下,意志顽强的人是如何走出山洞的,在地震过后的废墟中,没有水,缺乏氧气,无助且坚强的人是怎样坚持到获救的,等等,这是培养孩子顽强的意志基础。

2 可以人为制造一些挫折

   现在的生活中,可以说孩子遇到挫折的机会并不多,所以,父母应该人为的设置一些障碍,制造挫折,以训练孩子对逆境的忍受能力,更好的适应生活。比如,孩子要吃饭时,故意晚点开饭,孩子要买什么东西时,不要马上给他钱。

3 提高孩子对挫折的容忍力和超越力

   面对挫折,从容忍到超越,这是一个逐步进步的过程,也是孩子心理发展逐步成熟、心理健康日益增进的动态反映,对挫折的容忍力和超越力是通过学习获得的,比如那些在生活经历中积极地承受过挫折的人,对挫折的容忍力和超越力就比较强,因此,父母一方面应指导孩子学会在现实生活中面临挫折情境时减弱挫折感,另一方面还应教会他们采用一些积极的心理防卫机制,使他们能够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减轻或免除心理压力,恢复心理平衡。

4 给孩子一些劣性刺激

   劣性刺激是指一些令人不舒服或不愉快的外界刺激,这些刺激对孩子来说是必需和有益的,比如饥饿,饥饿是一种挑战生理极限的刺激,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很多孩子吃饭挑食,或者抱怨这抱怨那,这时候,父母可以让孩子适当的尝一下饥饿的滋味,让孩子在饥饿的刺激下学会控制自己的偏好

   劣性刺激还包括吃苦、批评、惩罚、忽视等,父母可以采取正确的方法,给予孩子适度的刺激,比如可以适当忽视孩子,让她自己调整心态,帮助他更好的与人交往。

六 家校合作,为孩子搭一座沟通的桥梁

   仔细的回想一下,在生活中确实有些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父母,为了工作、生活,顾不了自己的孩子,有的甚至认为送到学校就行了,管孩子那是老师的事、、、、、

   我们做过调查,很多孩子都有反抗老师、家长的情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和老师对孩子的引导都非常重要,而且缺一不可,父母没有老师的反馈,老师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即使表面上看起来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好,也会存在一些心灵隐患。

   所以,每一位家长都要明白家校合作的重要性,父母和老师之间的桥梁搭好了、牢固了,孩子才会在你面前真正的透明和进步。

后记:教育是帮助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更成功的寻求自己的幸福,无论家长对孩子有多少期望和要求,归根结底都是希望孩子的身心健康,生活幸福,愿所有的家长都为孩子营造一个可以倾诉、可以发泄、轻松地家庭氛围,让孩子愿意信任并依靠父母去克服困难,教育孩子,须从与孩子谈心开始,最好的父母,就是与孩子心灵相通的父母。

版权所有 天津市津南区小站第一小学德育网  联系电话:022-22222222 E-mail:abc@163.com
技术支持:天津市世纪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教师应用:办公OA平台 短信平台 后台管理